中国大模型降价潮:低价能否真正催熟落地?
author
阅读:26
2024-12-08 13:07:31
评论:3
中国大模型市场近期掀起一股降价潮,诸多厂商纷纷下调价格,甚至免费开放部分模型。这引发了业界对于降价能否加速大模型产业落地的热议。
文章分析指出,降价主要体现在公有云版本接口成本降低和轻量化模型调用成本优化上,目前超过40%的企业尝试使用大模型产品。然而,企业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非大模型本身,而是工程落地环节,例如向量数据库、数据清理/标注、知识库建设以及内部业务流程的梳理等。
大模型厂商的降价策略,一方面是为了构建自身的AI开发生态,通过降低门槛吸引更多B端企业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模型技术本身尚不成熟,算力利用率低、主流国产芯片性能落后于英伟达等问题导致成本难以大幅降低。
文章深入探讨了降价对大模型落地的影响。虽然低价策略可以吸引用户,但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数据处理、模型训练、知识库搭建等工作,这更像是一个系统工程。
此外,大模型厂商也在积极构建行业壁垒。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更精准的数据构建行业大模型,以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最后,文章总结指出,大模型的真正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算力普惠是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技术发展需要时间,降价潮只是大模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真正决定落地速度的,是企业自身对大模型应用的理解和投入,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努力。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降价策略是吸引企业尝试大模型的第一步,但后续的工程落地和数据处理才是关键。期待看到更多厂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取得突破。
降价策略确实能吸引用户,但落地应用的挑战依然很大,感觉系统工程和数据准备方面投入不少。期待未来技术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
降价策略能吸引更多企业尝试,但落地仍需解决工程和数据问题,最终成功与否还得看企业自身和产业链协同。